电动摩托车撞伤行人如何划分责任赔偿
电动摩托车撞伤行人,划分责任赔偿的手段主要依据事故双方的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有哪些用途与过错的紧急程度,具体来讲:
1.若事故完全由电动摩托车驾驶者一方过错致使,则该驾驶者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并赔偿行人的全部损失。这样的情况下,赔偿范围一般包含医疗成本、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
2.若事故由电动摩托车驾驶者与行人双方过错一同致使,则需依据双方过错的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
主要责任者需承担80%的损失;
同等责任者各自承担50%的损失(但在此情境下,考虑到行人的弱势地位,实质赔偿比率或许会有所调整),而次要责任者则承担相对较少的损失,一般为40%或更少。
找法网提醒你,赔偿的具体金额和方法需依据受害者的实质损失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协商或诉讼确定。
2、电动车撞人责任怎么样界定
电动车撞人责任的界定同样遵循《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责任的划分主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有哪些用途与过错的紧急程度来确定。
1.若事故完全由电动车驾驶者一方过错致使,如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则该驾驶者需承担全部责任。
2.若事故由电动车驾驶者与行人双方过错一同致使,则需依据双方过错的程度分别划分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比如,若电动车驾驶者超速行驶,而行人未走人行道横穿马路,则双方均需依据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3.若各方均无致使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则是交通意料之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但应该注意,若一方当事人故意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则他方无责任。
电动车撞伤人赔偿比率
电动车撞伤人后的赔偿比率需依据事故责任划分来确定。
1.如前所述,若电动车驾驶者承担全部责任,则需赔偿行人的全部损失;
2.若承担主要责任,则需按80%的比率赔偿;
3.若承担同等责任,则需按50%的比率赔偿(但考虑到行人的弱势地位,实质赔偿比率或许会有所调整);
4.若承担次要责任,则需按40%或更少的比率赔偿。
找法网提醒你,赔偿的具体范围一般包含:
1.医疗成本、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与精神损失费等。
2.若受害者因事故致使残疾或死亡,则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生活活费、丧葬费与死亡赔偿金等。
应该注意的是,赔偿比率的确定和赔偿金额的协商或诉讼均需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受害者及其家属在寻求赔偿时,应充分知道我们的权益和法律责任,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